《面對挫折的勇氣》我在台大女棒擔任教練的故事— Ep1:遇見新的我

2019 年 12 月 12 日,是 臺灣大學女子棒壘球隊 參與大專盃四屆以來的第一場勝利,並且是一場逆轉勝。在那以前,臺大女棒在大專盃的戰績是 0 勝 6 負。為了那份初嚐贏球後的感動與笑容,除了投注每個熱血故事背後都必須有的青春汗水外,可能沒有人曉得這場比賽,甚至這份故事,有著多麼峰迴路轉的崎嶇旅程。

除了這場永恆難忘的逆轉勝以外,故事中還有著許多無法即時面對的情緒與記憶。因此,我決定用系列文的方式,承載帶隊近 500 天以來的點點滴滴,算是為這趟滿載回憶的旅程留下紀錄。同時,也讓自己鼓起勇氣,好好地與當時糾結於挫折的我「和解」。

在進入故事以前,先用幾個簡短的 Q&A 幫助讀者理解故事的人物與背景。

Q: 大女棒是什麼性質的隊伍?

A: 全名為「臺灣大學女子棒球隊」。臺大女棒為臺大的運動代表隊之一,但在學校長期是以「女子壘球隊」的名義運作。從我進入臺大的 2011 年起算,同時期全國並沒有其他大專院校存在女子慢速壘球校隊,以致球隊苦於無常態性的年度大專盃賽事可參加,而開始面臨無法以校隊名義存續的問題。雖然沒有大專盃可打,但球隊也積極地報名如總統盃、陳河東盃壘球賽的社會女子組,希望透過競賽的方式維持隊員參與的動力。

直到 2015 年起,大專盃棒球比賽首次出現女子組,參賽的兩支隊伍分別是棒壘科班生為主的臺北市立大學(北市大)與一般生為主的國立體育大學(國體)。臺大在 2016 年開始參與,成為這項賽事的第 3 支隊伍。持續參與盃賽後,雖球隊漸漸地以棒球為主體練習項目,但名稱無法及時跟上更動,因而出現名為壘球隊實則練習棒球項目這樣不相符的奇特狀況。

Photo by Kenny Nguyễn on Unsplash

Q: 臺灣打棒球的女生多嗎?

A: 從上一題大概就可略知一二了。以大專院校層級而言,就僅有前述寥寥可數的幾個學校有組成隊伍,更遑論按身分分級的制度。也就是說,參賽成員從上大學才有機會接觸棒球的新手到從小參與體育科班且連年入選女子棒球國家代表隊的國手們全部都同場較勁。

此外,當時還有一些業餘性質的盃賽,參賽隊伍約 10 到 15 隊,絕大多數是社會球隊而非像臺大一樣的大學球隊。組成人員不誇張地說,從 15 歲到 50 歲都有,通通不分級也無法分級。

從參賽人數估算,臺灣打棒球的女生數量應該不超過 500 人。

時光隧道的起點

從大一參加女壘隊主辦的新生盃男女混合壘球後,系上同屆的朋友怡安就加入了這支球隊,半年後因上羽球課認識了球隊指導呂老師 ,再過半年另一位同屆朋友 Umav 也加入了。因為這些微妙的聯繫,我對於球隊的運作與發展大概有些了解,也不時會在練習或比賽時貢獻一些指導與建議,但性質上還是偏向友情贊助,期間內從未以「球隊教練」的身分給予球隊全面性地指導。

就這樣一晃眼畢業、退役,走到出社會初入職場的 2019 年。4 月中的某個晚上,突然收到時任球隊隊長,也是系上學妹香蕉的求援訊息:「請問你有沒有空,想跟你請教怎麼帶球隊和一些球隊的訓練。」簡單的一句話,我卻好像似曾相似,彷彿已看過不下百次一樣,這就是非科班學生球隊普遍會遇到的難題啊!「 沒有教練」這件事即便是在一隻男生棒球隊裡,對於球隊歷練稍多的學長、隊長們,要同時一肩扛起帶隊責任並同時要上場比賽就已經夠折磨了,更遑論是一支大部分成員幾乎無完整球隊經驗的女生棒球隊呢?

此時我的心裡重新燃起了一個念頭。如果不是用友情「幫忙」的模式,也不是從旁建議訓練方向的角度,而是親身投入訓練菜單設計到球隊文化形塑,重新打造一支我心目中的「好」球隊呢?當然,這對於一個週間每天有 8–9 小時要奉獻給工作的社畜來說,好像不是開個文件,把菜單塞到對應時段就能實現的小任務,於是這個想法就被我先擱置到待辦事項的池子裡了。

後來,呂老師親自向我描述了球隊遇到的困境,詢問我是否有意願能夠撥一些週末時間「協助」團隊訓練;同時,亦為球隊畢業學姐的 Vivian 也和我聊起是否可以一起回學校指導學妹們。我才意識到,如果我真的好好投入時間,可能會實現的不只是一個教練夢,甚至讓一些人的難題/困境/期望都迎刃而解吧!

Photo by Nick Fewings on Unsplash

百廢待興

這支球隊,對大家的意義是什麼呢?
對老師而言,她期望這群熱愛棒球的女孩們除避免因為接觸稍有強度的訓練而受傷;對隊長而言,她希望可以了解如何帶領一支棒球隊運作,並且有教練扛起現在落在她肩上的訓練規劃責任;對球員而言,大家渴望能受到有系統的訓練,並且在賽場扎扎實實地取得勝利。

顯然,現階段的球隊,還無法回應大家的期待。
在 2019 年初,一位隊員才在練習賽中意外遭到男生球隊的快速球擊中導致鎖骨斷裂必須暫別球隊;隊長香蕉在上半年陷入焦慮自責的惡性循環,對於無法扛起訓練設計感到無力;球員們也在練習上感到停滯,不確定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確。

那對我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我在取得 C 級教練證後,曾於研究所畢業後短暫地帶領我高中母校棒球社訓練,但成果令人並不好受,四場比賽之中有三場都以一分差敗北。且後來因為服役的關係無法繼續挑戰更好的戰果,心中不免有種難平的遺憾。

而接任臺大女棒教練一職的邀約,讓我有了重新彌平缺憾的機會。球隊擁有運動校隊的器材設施、優先使用場地的權利、相較高中生自主動機更大等條件,都讓人相信這次機會,我將能夠有更好的發揮空間重新挑戰自己的目標。

重整旗鼓

於是,在和老師及 Vivian 餐敘討論過後,我們將要以「教練團」的身分讓臺大女棒重新開始轉動。下定決心投入以後,我做的任何規劃都不再是不需擔負責任的「顧問」,而是影響球隊表現的「決策」。

教練團除了主導整體菜單設計,並負責防守配合及觀念訓練的我以外,還有促成這樁合作的學姊 Vivian ,期望藉由她的打球經驗,幫助球員更好地運用身體力量增強投打能力;最後則是當時還在學校念研究所,有物理治療專業,負責體能及敏捷訓練的士淮。

暑訓開訓會議上,首先我們介紹了教練團的組成,並講解了球場禮儀及和教練互動的注意守則。當然,接下這支球隊並不只需要考量供給面 — 「教練能帶來什麼訓練課程」,同時也需要留意需求面,也就是「球員需要什麼」。會前我們提供匿名表單,讓球員能夠自由地表達想法,其中一些珍貴的意見像是:

『希望來這裡打球是充滿收穫、心裡又舒坦的。希望教練、老師、球員們在這個隊上是處在良性的關係當中。教練享受教球的過程、球員也享受打球的過程。』
(除了學習技術以外,球員更期望訓練過程能更自在地互動)

『希望我們能變成一支團結,緊密度強的球隊。』
(顯示過往隊員間的連結不足)

『希望連假要練球,感覺系隊比校隊更認真。』
(球員點出過往球隊的不足之處,並期望新任教練團能對此做出改變)

『希望在這一年的大專盃能打敗國體拿下第一個大專盃獎盃!』
(當然,拿下勝利是球員最真摯的渴望)

會議當日,教練團也針對這些不同層次的渴望做出回應,包含四大原則:

  • 規範禮節:傳統拘謹。從棒球基本的互動禮儀學習盡力遵守。
  • 技術觀念:多元交流。資訊發達的時代教練不可能阻絕球員從網路看影片、詢問其他有打球的同學進行技術學習。我們不會強制球員將教練的指引奉為圭臬,而鼓勵球員和教練分享、討論自己額外學習到的想法。
  • 互動原則:包容尊重。對於不一樣的想法或點子,我們都盡量尊重,並於訓練安排上盡可能地涵蓋。
  • 責任歸屬:長幼有序。按照入隊年資進行庶務分配,確保公平性。

能站上球場的訓練時間是珍貴且必須妥善利用的,但關於球隊文化的建構我們仍然馬虎不得。這些重要且必須的前置環節,我們選擇在正式踏上球場前一天約在教室裡,大家坐下來好好地當面鄭重地溝通。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有項互動默契說到:

「集會結束時,當教練詢問『有問題嗎?』若無問題請確實應答『欸』」

當要求隊員們集合到教室台前實際「演練」時,她們眼中閃過一陣猶疑,或許她們也沒想到在這個原本以為是「相見歡」的環節,新來的教練除了講講投影片外,會如此正式地要求。總之,我想經過開訓會議後,參與球隊的每個人會更嚴肅地看待未來的合作吧!

狠澆冷水

「就用教練的身分帶隊拼拼看吧。」想起來,也真是天真。

集訓課程才進行到第四天晚上,卻因為得知一件說大不大,說小不小的事,在下班趕往球場的路上,我滿腹的熱血轉成惱怒,氣到直接揚言不想帶了。

從來沒有什麼事情是一帆風順的,即便你自認做了萬全的準備也一樣。

To be continued…

系列文連結

本篇先帶大家們認識了女子棒球的環境,以及我接任球隊教練的動機。

前往下集

  • 第二集【地獄夏令營】
    講述了接任教練後的第一個大任務 — 暑期集訓,對往後球隊運作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
  • 第三集【脆弱的戰士】
    球隊引入喊聲口號後,逐步凝聚團隊意識,並建立起球隊文化。但,搭配球技訓練與觀念養成後的這群女生們,就能夠成為坦然迎接勝負的「戰士」了嗎?
  • 第四集【逆境中奮起】
    準備了三個多月的比賽,卻在一開局就殘酷地面對地獄般的逆風〇比七開局。我如何讓瀕臨潰堤的球員們重拾戰力,面對還未完的球賽?
  • 第五集【突破極限】
    背著巨幅落後的臺大戰士們,壓抑著負面念頭面對所剩無幾的反攻局數。一步一步地把握每次表現的機會。雖然最終沒能順利奪下獎盃,但球隊已從「玩棒球」的初衷,漸漸走上理解「打棒球」精髓的路途。
  • 第六集【困局之谷】
    最慘烈的一段回憶,倦怠感來襲、訓練歧見與摩擦及臨場調度失靈通通發生了。但唯有正視挫折,才能真正具備勇氣吧。
  • 第七集【谷底重生】
    從谷底嘗試掙脫後,體悟到最該珍惜的不是贏球後的笑容,而是每一次訓練中每個夥伴共同付出的汗水與努力。這趟旅程中,最令人喜悅的是「陪伴」及「成長」。
  • 第八集【不完美的落地】
    從離勝利一步之遙,到被宣判比賽結束的一刻,前後不到五分鐘。看著最後一顆投球落到本壘後方的紅土上,形成一個不完美的落地,也同時宣告,我的教練生涯就到此結束了。
  • 第九集【英勇勳章】
    如果將棒球學習比喻成一條 S 曲線,那麼我的帶隊目標就是引領大家突破「Slow beginning」進入「Steep acceleration」的階段。而這也是我親身實驗作者所提的:「如何成為一位心志教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