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挫折的勇氣》我在台大女棒擔任教練的故事 — Ep2:地獄夏令營

Shu-Ting | 資料科學漂流者
10 min readMay 21, 2023

--

在第一篇【遇見新的我】中,先帶大家們認識了女子棒球的環境,以及我接任球隊教練的動機。尚未讀過的讀者們歡迎點選連結閱讀。

2019夏天的尾聲,我安排的生活是這樣的—

05:30 起床吃點東西,最終確認教學流程
06:00 出門前往球場
06:30 抵達球場,進行晨間訓練菜單
09:15 結束晨間訓練,交代下午訓練的注意事項,收拾移動前往公司
09:45 趁同事都還沒進辦公室前洗個澡,整理一下儀容
10:00 開始上班
抽空整理一些訓練或比賽影片,放上公佈欄成為球員隔天的自學影片
並且找時間批閱前一天球員的作業內容
19:00 下班前往球場
19:30 抵達球場,進行夜間訓練菜單
21:30 結束夜間訓練,移動回家
22:00 到家,洗個澡收拾隔天要用的東西
23:00 確認球員有沒有在 deadline 前提交作業,並請隊長要求大家熄燈就寢

依照暑訓的菜單規劃,我這兩週大概有 6–7 天都照著上面這個流程過完一天。回想起來,我堅信我若能做到這些超乎想像的努力,不但能達成自己的目標,也能回應大家的期望。只要是做一件自己渴望完成的事,無論多密集多拼,就是要做到我所期待的樣子,這個態度到現在應該都沒變。

『你想過事情可能不如預期進行嗎?

沒有,因為你只想到你自己。』

這是三年後寫文的我,要告訴三年前帶隊的我極為重要的一句話。

不要情緒勒索,但很難

關於夜間訓練,由於紅土球場並沒有照明設備,多半都規劃為人工草皮打擊籠內進行打擊訓練。菜單安排從 19:00 開始,球員們先架設好安全擋網及訓練器材,並開始進行暖身活動,暖身完成後即按照事先宣達的訓練流程開始進行。

過往的經驗告訴我,打擊訓練應該要在適當的時間限制內輪替進行,而非設定打完多少球這種目標。原因是疲勞訓練會讓姿勢走樣,失去訓練意義;同時限時訓練也確保大家能集中精神,避免拖延及浪費時間。在如此考慮練習效能的菜單設計上,教練自然是戰戰兢兢地,要確保每一個環節都能按規劃前進。

訓練課程進行到第四天傍晚,我一如規劃地下班準備騎車準備前往球場。預計 19:30 抵達後,會看到球員已經開始進行打擊訓練。但還沒找到車,就接到 Vivian 的電話,說球場現在只有兩位教練抵達而已,沒有任何球員在 19:00 出現。

趕到球場的我,先跟兩位教練確認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此時,姍姍來遲的球員們才架設器材到一半而已,對照原先規劃,時間大概延遲了 20 分鐘。等球員就緒,並把暖身運動做完,我召集了大家圍圈談話(俗稱 circle)。

『我們剛剛去吃晚餐,但餐點有點晚上來。』看得出隊長有點難為情。
「是幾點出發去吃?』我平靜地想釐清狀況,但臉色應該挺不好看。
『五點半左右。』
『但我們吃完晚餐後,又跑去吃雪腐,人有點多排比較久…』

補上這句話的隊長表情又更尷尬了。
我深吸一口氣,停了幾秒沒說話,空氣應該凝結了。

「時間已經延遲了,先開始訓練吧,練習完我們再來處理這件事。」

Photo by Luke Chesser on Unsplash

最後怎麼處理呢?自然是集合起來好好唸了一頓,責令大家未來不能再犯。
那一晚結束訓練時的氣氛實在不好受,無論是對收拾球具準備回到集訓室盥洗的球員,還是忙了一整天最後卻不是開心回家休息的教練。

如何同理彼此,站在同一陣線

大家一定很好奇,當晚的我說了什麼?

「教練一下班就趕過來球場,妳們好意思因為吃冰練習遲到?」

超酸,但心裡最真實的想法的確就是如此。

「每個人遲到 20 分鐘,10 個人就三個小時。這樣離年底贏球的目標越來越遠了!」

誇張的國小老師式遲到計算法都出籠了。

印象中我沒有真的說出以上的話,即便有應該也沒那麼赤裸裸,吧?
仔細想,練習未按時間集合最大的影響是,由於集訓期間規定大家要 23:00 就寢, 當晚的訓練當然也因為延遲的關係而有所微調,每個人分配的時間會縮短。練習時間意外減少,效果自然打折,並可能衍生骨牌效應,連帶影響原先按部就班設計的菜單。你說教練怎麼會不心急呢?

以上的考量其實都沒錯,唯一不如預期的是:「球員為什麼練習要遲到?」心中千頭萬緒,各種可能的壞想法都冒出來。

換個角度切入:「才第四天,我要放棄了嗎?」我當然不願意輕言放棄,所以不要再執著今晚的不順了。天氣這麼熱,吃個冰沒那麼嚴重啦。況且球員還是來練習了,表示她們和教練還是走在同一個方向的。

有帶領任何團隊經驗的人,都會遇到這種與預想不符,並且可能明顯是某一方的錯誤所致的情況。此時,如果不思考未來的合作,當然是可以一股腦地把所有訓斥、責怪及惱怒的情緒揉合在一起宣洩出來。但若還想往下走,確實得好好地把「責令」的環節修飾成「溝通」,把最核心的影響層面以及改善重點提出來,確保未來往可期待的方向前進。

以這次事件而言,教練得讓球員知道問題核心是「練習菜單會受影響」,而不是「教練在辛苦你們在享樂」這樣的情緒。如果側重後者,反而適得其反,變成教練把球員推到峽谷的另一側,這樣未來就更難帶了。

當然我不是聖人,不是一開始就能把情緒處理的這麼清楚。謝謝我的教練團夥伴 Vivian 和士淮陪我走過各種困難,另外特別感謝好友兼球隊大學姊的 Yaya 當時遠在日本仍用語音電話開導我,告訴我學妹們其實對於暑訓的安排都感到期待且投入。在各種正能量投注下,才沒讓「雪腐事件」阻斷了這趟旅程。

Photo by Papaioannou Kostas on Unsplash

地獄暑訓

讓我們切換視角,看看最初規劃球員們的一日生活是怎麼過的—

05:45 起床吃早餐,收拾球具
06:15 從集訓室移動到球場
06:20 抵達球場,進行晨間訓練菜單
09:15 結束晨間訓練
09:45 自由時間
吃早午餐、睡覺、寫教練給的作業
14:00 下午訓練課程
體能訓練、敏捷訓練、裁判知能訓練(為了擔任新生盃比賽裁判)
17:00 結束下午訓練,吃晚餐
19:00 抵達球場,進行夜間訓練菜單
21:15 結束夜間訓練,收拾用具,回集訓中心盥洗
23:00 熄燈就寢

走完上班族教練的一日精實行程,對比起日照最強的 10 — 14 點幾乎不用戶外練習,還能吃冰享受暑假的球員,看來,參加球隊暑訓對大家而言挺游刃有餘的。

我是這麼想的,但球員看起來不是。
仔細詢問下才知道,首先,早起對多半的夜貓子大學生來說很痛苦,晨訓完的自由時段中,多數的球員都拿來補眠。睡醒之後,下午的課就開始了,緊接著又是夜訓,夜訓完才發現教練出的作業一個字都還沒寫,為了避免隔天被教練罵,可能要偷偷超過熄燈時間繼續寫了。

原來這就是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教練自認充實又多元的訓練課程,作為球員體驗起來卻是如此地崩潰,這兩個星期裡,每天都忙得又髒又臭又累,只為了拼一場勝利,真的值得嗎?

此時身為教練的我,應該如何回應呢?教練花時間帶隊很辛苦大家都知道,但重點應該是球員投入了什麼,又獲得了什麼。就像推銷一個產品一樣,執著於說明產品的生產過程多麽用心,對使用者來說一點感覺都沒有。

於是,在暑訓的尾聲,我請球員對訓練期間做個完整回顧,希望在技術提升及球隊文化建立上等面向獲得心得回饋。

以過去參與球隊的訓練收穫為基準量,本次暑訓的訓練收穫為?
(1~10分,1分為兩者差不多,10分為暑訓教的每一項幾乎都是過去沒學過的)

本次暑訓自己成長最顯著的部分

本次暑訓自己最常被叮嚀,但還是沒有找到改善訣竅的部分

本次暑訓想學到,但沒有在集訓菜單上出現的東西

本次暑訓結束後,自認可以教給新人的技術與觀念

過去與暑訓過程中,隊員間氣氛差異;現在與過去的訓練菜單差異是否會造成隊員互動上的不同?

自我評估暑訓中,心態調整尚待加強的部分。請著重說「非球技」的部分

距離年底球隊的目標,妳認為目前團隊還差了些什麼?請著重說「非訓練菜單」的部分

逐漸成形

從回饋中看見,球員們對於把看似基本的技術拆解成不同強度的練習模式,也就是「碎餅式教學」幾乎都給予高度正向肯定。以接滾地球而言,一般球隊賽前練習進行的項目「logu」(從日語 knock 而來,意指教練擊球給球員做守備練習,包含接球及傳向壘包)其實已經是相當高階的訓練了,要能完成此訓練,必須同時駕馭各類技能。換言之,球員是很難從這樣的高階訓練逐項拆解並改善缺失的。

而在暑訓中,我們設計了以下五種層級的練習,每種練習都比前一階多了一些需要著重的技能。

Level 0:弧線拋球、平短拋。(學習注意球的軌跡)
Level 1:空手練習接拋球。(訓練順著球的來向收進身體)
Level 2:定點深蹲,確立接滾地球姿勢與接球點。(維持重心平穩不後仰)
Level 3:行進間接拋出之滾地球。(納入腳步跑動)
Level 4:接輕敲之滾地球不傳球。(實際觀察擊球彈跳的變化)

最令人振奮的是下面這個回饋:

我們做了很多簡單且重複的事,把每個場上可能發生的 play 做個十遍二十遍,把每個動作做的精確熟練。雖然我會覺得這樣的進度有點慢,但是是很有價值的慢。因為慢,所以可以有機會去自我檢視,釐清錯誤,反而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更多。

Photo by Joshua Hoehne on Unsplash

經歷過暑訓的雕琢,除了球員的棒球技術與觀念大幅提升外,從回饋中觀察到球員與教練間的互信也有長足提升。雖然一場練習賽都還沒打,但這支球隊的每個人的確逐漸朝向我心目中的那個樣子邁進。

To be continued…

系列文連結

尚未讀過的讀者們歡迎點選標題通往文章閱讀。

上集

下集

  • 第三集【脆弱的戰士】
    球隊引入喊聲口號後,逐步凝聚團隊意識,並建立起球隊文化。但,搭配球技訓練與觀念養成後的這群女生們,就能夠成為坦然迎接勝負的「戰士」了嗎?
  • 第四集【逆境中奮起】
    準備了三個多月的比賽,卻在一開局就殘酷地面對地獄般的逆風〇比七開局。我如何讓瀕臨潰堤的球員們重拾戰力,面對還未完的球賽?
  • 第五集【突破極限】
    背著巨幅落後的臺大戰士們,壓抑著負面念頭面對所剩無幾的反攻局數。一步一步地把握每次表現的機會。雖然最終沒能順利奪下獎盃,但球隊已從「玩棒球」的初衷,漸漸走上理解「打棒球」精髓的路途。
  • 第六集【困局之谷】
    最慘烈的一段回憶,倦怠感來襲、訓練歧見與摩擦及臨場調度失靈通通發生了。但唯有正視挫折,才能真正具備勇氣吧。
  • 第七集【谷底重生】
    從谷底嘗試掙脫後,體悟到最該珍惜的不是贏球後的笑容,而是每一次訓練中每個夥伴共同付出的汗水與努力。這趟旅程中,最令人喜悅的是「陪伴」及「成長」。
  • 第八集【不完美的落地】
    從離勝利一步之遙,到被宣判比賽結束的一刻,前後不到五分鐘。看著最後一顆投球落到本壘後方的紅土上,形成一個不完美的落地,也同時宣告,我的教練生涯就到此結束了。
  • 第九集【英勇勳章】
    如果將棒球學習比喻成一條 S 曲線,那麼我的帶隊目標就是引領大家突破「Slow beginning」進入「Steep acceleration」的階段。而這也是我親身實驗作者所提的:「如何成為一位心志教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