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挫折的勇氣》我在台大女棒擔任教練的故事 — Ep6:困局之谷

過去三個多月,我用每週平均 15 個小時以上的時間在支撐夢想:「帶領台大女棒拿下大專盃首勝」。

為什麼我可以大膽地許下這個願望,並且持續投注時間與心力去追逐它呢?答案是:「因為我知道達成這個任務的難度到哪裡。」選手們缺乏正確姿勢的養成,那我們就把完整動作拆解成小碎片,一步一步慢慢培養;隊員們比賽時沒有補位意識,那我們就從建構跑位觀念系統開始做起;比賽時打擊跑壘各自為政無法配合,我們就引入進攻暗號,充分運用每一次的打擊機會。

有了基本動作養成,再加上默契建立與策略搭配,在同為非科班生的層級中,自然具備了一定程度的競爭力。因此,拿下一勝並非過分的期望。

球員們也奮戰到底,用最英勇的表現一起達成這個願望。

正如《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中所說:「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可是,那然後呢?

帶隊倦怠感侵襲

雖然我嘴上都告訴大家:「首勝只是我們的階段性目標,我們一定還可以更好。」但下一個階段要完成什麼,我卻無法想出一個好答案。

下一次大專盃再多拿一勝嗎?剩下的對手都是科班生了,這目標難度可不只是線性增長了。在其他比賽打敗所有非科班球隊?這是一個無法確定難度的目標,從過去台大女棒過去累積的比賽經驗,我們要能持續穩定奪勝,需要投注的時間應該不亞於過去這段時間。

球隊慣例在冬春之際進行幹部票選及交接,大四的香蕉卸下隊長一職,由大二的珏萱接任。花了好一陣子建立起的教練與隊長間的默契,得重來一遍。另外,在年末的招募活動上,球隊迎來了四位棒球初心者。過去帶過的基礎技術、觀念系統也得比照辦理才行。困難的是,在新舊生並存的條件下,如何讓新生能夠穩定成長而不揠苗助長,同時不讓舊生在常態練習上感到重複無新意,首當其衝的活動就是寒假集訓。

除此之外,從未聽過的傳染病新冠肺炎於 1/21 登陸台灣,造成大學開學日延後,也打亂我們的集訓計畫。這些蹦出的問題就像去年夏天接任球隊教練那樣看似重複,但最大的差異是,當時的我是新官上任三把火,已經做好詳細的規劃,準備一一擊破;現在的我則是面對一個類似,然而複雜程度更甚的局面,但已經沒有新鮮感可以幫助我重燃熱血了。況且,在十二月的大專盃三連戰結束後,我就像一個拉扯過頭的彈簧,有點彈性疲乏。

2020 年才剛開始,各式各樣的考驗接踵而來 — 無法預期目標的可達成性、沒有新鮮感的新週期開始,以及沒有明確的時間終止點,讓帶隊一夕之間,變成一種令人窒息的倦怠。

Photo by Ben White on Unsplash

觀點的衝突與妥協

雖然新年度的戰果目標還未定,對於球隊體系的塑造我倒是有些期望 – 要逐步建立起自主運作的模式,即使教練沒有到場,球隊也要能夠維持訓練。因此,寒訓的菜單由球隊幹部參酌前一年的集訓內容做為基底設計,實務上採用學姊帶學妹的模式來執行。

這個做法是仿效學生社團/球隊的運作,讓球隊開始將基礎訓練課程列入常態運作項目,在幹部交接時需要將例行性集訓的規劃方式一併傳承。不過,在執行面上卻遇到了瓶頸。首當其衝的是舊生們,從過去只要專注提升自己的技術,如今卻要同時肩負起訓練新人的責任。不適應感讓建立「自主訓練模式」的成效大打折扣,並開始引起反彈的聲音。

我想要讓球隊脫離「沒有我在就無法有效訓練」的情況,球員們則是認為「為什麼教練突然要把新人放給我們帶」。這兩個不同的視角像是峽谷的兩端,看起來像在各說各話。

透過線上對話(疫情時代開始的新模式),我們達成了初步共識:趁著大專盃結束的非賽季期間,將週間的晨訓與夜訓轉換為學姊來驅動練習的進行,才是對這支球隊比較永續的作法。教練原則上只會在週末團隊訓練時規劃並帶領訓練,但平日也會盡可能地針對球員的動作錄影、截圖或文字回報進行回饋。

說是「共識」也不太對,充其量只能說是各退一步的「妥協」。沒有找到合適目標的教練,已無法再拿出一週奉獻 15 小時的熱血;一向只要專注在自我能力提升的球員,精力卻被迫要分配在訓練新人上。我想並沒有一方能夠完全符合對方的期待,只能嘗試接受部分想法,暫且用這樣的模式進行。

Photo by Chris Sabor on Unsplash

疫情來襲與衝擊

隨著新冠肺炎開始在世界大流行,台灣也無可避免地感受到了防疫壓力。三月下旬台大校園開始出入管控,對於校外人士出入校園也加以限制,我們開始無法與其他女子棒球隊安排模擬比賽,只能與校內以生理男性為絕大多數的系隊對戰。

受限於生理條件落差,系隊投手均速 105–115 km/h 已經高出女子球隊的平均 75–90 km/h 一大截,擊中球的機率大幅降低,更遑論上壘了,與系隊的模擬戰能提升的實戰經驗大打折扣。不能與實力接近的對手切磋較量,球員們也無法提升鬥志。

從訓練模式轉換造成的意見分歧起,到疫情衝擊下找不到適合的對手對戰。學姊們的能力提升遇到了瓶頸,學妹們的成長也極為有限,離實戰比賽還很遙遠。一月到五月下來,球隊好像一事無成。

戰場的回歸

煎熬了幾個月,終於撐過了疫情管制最嚴峻的時段,先前停辦的比賽陸陸續續復辦了。首場賽會是利用學期尾聲的幾個週六舉辦的「台北市社區棒球聯賽女子組」,本次參賽隊伍共有六隊,除了台大以外,其他五隊都是社會人士組成的球隊。預賽分兩組,三取二進到四強複賽,我們所在的小組對手有 S 和 N 兩隊,按過去的對戰紀錄比對球隊現狀戰力,預料對 S 會落居下風,對 N 則應能輕騎過關。

綜合評估下來,進入四強應不成問題,加上過去這個比賽其他社會球隊通常會讓非科班成員多些上場機會。於是教練團和球員信心喊話:「這次比賽要以冠軍為目標!」

其實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還有除了激勵人心的名言,還有這一句:「如果你一開始就去承諾你根本還未擁有的東西,你就會失去勇往直前的慾望。」

挑戰的蔓延

六月初的首戰對上 N,一如預期地取得了四分領先的優勢進入四局上,因為大雨而保留比賽。月底對戰 S 的比賽雖然以三比十落敗,但珏萱依舊保持著 65% 以上的好球率;同為隊上主力投手的敬玟從年初自告奮勇扛起捕手重責,在本場比賽也漂亮的送出一次阻殺。雖然經歷了消磨心志的幾個月,但球員們還是拿出很不錯的表現。如此一來,對戰 N 因雨保留到八月初的比賽就成為晉級四強的關鍵戰。

隨著學期結束,比賽尚有一個多月,但暑假的來臨意味著球員的集訓時間受限。集訓方案經過折衷考量,前兩週維持集體訓練,其後兩週則轉為球員自主練習,最後在賽前兩天再進行團隊晨訓。

埋下變數的波折

這次夏日集訓期間按照能力分成培訓組與農場組,卻因為球員們開始面臨實習、轉系考等課題,參與率不如預期,造成每個時段參與訓練的人數不足,嚴重影響默契配合的訓練效能。

在賽前最後一次的集訓,一直讓教練團很頭痛的外校外籍交換生 K 未告知而缺席練球。過去一年 K 對於球隊的訓練規範時常無法配合,又因為在母國有快速壘球的經驗,對於球隊偏基礎的訓練項目常消極以對。基於球隊人數不足,希望能擴大招募到一定人數讓訓練能夠順利進行,起初我們對這樣的行為多所包容,希望能用勸導的方式讓球員配合球隊運作,但不假曠練實在是踩到了規範的底線。

Photo by GR Stocks on Unsplash

保留比賽賽前,為了對違反球隊規定的行為表達立場。教練團經過討論後做出一個艱困決定:將曠練的 K 撤換下來。也就是所謂的「懲罰性調度」,但主力二游組合一個在投手丘,一個請假而沒有登錄在名單內。只能將原先鎮守二壘的 Yaya 調往游擊,接觸內野大概幾個星期的雨羲擺上二壘防線。此外,隊上剩餘的投手已經在防守陣線(一壘手、捕手)了,基於對投手熱身準備的看重,教練團同步也宣達了如有需要,由身兼球員的 Vivian 教練擔任後援投手。

四分的差距一路維持到五局下半兩出局,離收下勝利僅一人次之遙。一個看似結束比賽的平凡的游擊滾地球,竟造成了暴傳失誤先送一分,下一棒再打出安打追成四比六。此時我請後援開始熱身準備接管逐步危急的戰局。場上變化卻比我預期的快上許多,投手家雯突然找不到好球帶,先是連四顆壞球保送打者,面對次棒取得兩好球之後又不慎砸中打者形成滿壘。

一夕崩盤

眼看狀況緊急,Vivian 又因兼任教練的關係,仍需要一些熱身時間,只好讓仍有取得好球能力的先發投手續投,然而第一球又是觸身球讓領先優勢只剩一分差,只得做投手更換了。無奈,最後還是因為無法順利取得好球,以連續兩個保送敲響了輸球的喪鐘。誰也料不到,戰況竟在短短十分鐘的時間逆轉,台大以六比七苦吞敗仗,阻於四強門外。先前許下的冠軍願望如今看來十分諷刺。

懲罰性調度下所造成的陣容調整,增加球員移防上的壓力。而對於緊急狀況的應變策略不足,把陣中好球率最高的投手放在一壘不敢押上,終究使我們無法守住優勢。細數這幾個月,先是球隊運作模式轉換造成球員的不適應,在訓練期間教練也未能阻止效能的下滑,對於消極配合球隊的球員處置又進退失衡。種種的原因,結下一夕崩盤的苦果。

我仰天長嘆。這場敗仗完全就是老天對我們的當頭棒喝。

Photo by Andrew Neel on Unsplash

困局中深刻的領悟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

我想回到 2019 年 8 月,毅然向大家宣告我來此只為了帶領球隊贏得「那一場勝利」。

再轉眼,我希望能回到 2019 年 12 月,帶著勝利的笑容告別這支球隊。

然而,那些無法重現的瞬間,如同求婚大作戰中的「哈雷路亞,嗆司」,成為過去中不可觸及的時刻。我只能置身於困局之谷,努力找尋下一步的前進之路。

這慘烈的回憶給了我幾個啟示:

  1. 倦怠感來襲
    目標要明確並有可達成性,才能成為激勵團隊的因子。
  2. 運作模式轉換衝擊
    團隊合作模式的轉換需要緩緩進行,太過劇烈地變動帶來的不適應感會造成運作效能下滑。
  3. 補賽前換將變陣&調度遲疑
    越靠近決勝關鍵時,越需要做出波動性越小的決策。同時,最緊急的時刻應該採用勝算最大的人選,不該拘泥於預先規劃。

用三個月建立起來的互信感及拿下勝利的鬥志。就在這半年發生的點點滴滴間逐漸磨去。殘餘的部分,我已不知還能支撐著我走多久。

好像,到了該告別的時刻。

To be continued…

系列文連結

尚未讀過的讀者們歡迎點選標題通往文章閱讀。

上集

  • 第一集【遇見新的我】
    簡介女子棒球的環境,以及我接任球隊教練的動機。
  • 第二集【地獄夏令營】
    講述了接任教練後的第一個大任務 — 暑期集訓,對往後球隊運作產生不容小覷的影響。
  • 第三集【脆弱的戰士】
    球隊引入喊聲口號後,逐步凝聚團隊意識,並建立起球隊文化。但,搭配球技訓練與觀念養成後的這群女生們,就能夠成為坦然迎接勝負的「戰士」了嗎?
  • 第四集逆境中奮起
    準備了三個多月的比賽,卻在一開局就殘酷地面對地獄般的逆風〇比七開局。我如何讓瀕臨潰堤的球員們重拾戰力,面對還未完的球賽?
  • 第五集【突破極限】
    背著巨幅落後的臺大戰士們,壓抑著負面念頭面對所剩無幾的反攻局數。一步一步地把握每次表現的機會。雖然最終沒能順利奪下獎盃,但球隊已從「玩棒球」的初衷,漸漸走上理解「打棒球」精髓的路途。

下集

  • 第七集【谷底重生】
    從谷底嘗試掙脫後,體悟到最該珍惜的不是贏球後的笑容,而是每一次訓練中每個夥伴共同付出的汗水與努力。這趟旅程中,最令人喜悅的是「陪伴」及「成長」。
  • 第八集【不完美的落地】
    從離勝利一步之遙,到被宣判比賽結束的一刻,前後不到五分鐘。看著最後一顆投球落到本壘後方的紅土上,形成一個不完美的落地,也同時宣告,我的教練生涯就到此結束了。
  • 第九集【英勇勳章】
    如果將棒球學習比喻成一條 S 曲線,那麼我的帶隊目標就是引領大家突破「Slow beginning」進入「Steep acceleration」的階段。而這也是我親身實驗作者所提的:「如何成為一位心志教練」。

--

--